水上安全意識
週休二日的實施,使人們走出戶外,戶外游泳戲水的機會也增多了。然而台灣雖四面環海,游泳人口郤顯得不成比例,水上安全與救生也不受重視,以致水難頻傳。其原因應追溯至戒嚴時期封閉海岸線、政府不重視游泳運動、禁止游泳池設立、學校不重視游泳運動、游泳池也不足。游泳不受重視,水上安全也就發生連鎖反應了。
救生員常感嘆說:溺斃者往往命該如此,也就是說活該要死。因為溺者通常是些泳技不佳又不聽「勸告」者,視危險如兒戲,因此水上安全的第一步,應該人人要先有『危險意識』。
戲水安全守則
在開放及有救生人員看守的水域戲水游泳。
在水域遊憩活動安全旗幟範圍內戲水游泳。
遵守安全標示。
不單獨下水,要有人照顧或結伴而游。
對水域環境不熟時,不隨意下水。
不要游離岸邊太遠,泳技差者不可至深水區,以免發生危險。
勿在飯後馬上游泳。
勿在吃藥吸毒或酒後游泳。
不要隨意跳水或奔跑。
不穿著牛仔褲或長褲下水。
不要倚賴充氣式浮具,萬一破裂,便無所依靠。
如自己遇險或抽筋時應鎮靜及早舉手呼救。
如遇水流,勿逆游與急流博鬥,應順流斜向游往岸邊。
體力不佳時,不要逞強下水,疲乏,眩暈,噁心,四肢抽筋時應立即上岸。
如自己遇險或抽筋時應鎮靜及早舉手呼救或漂浮等待救援。
如見有人溺水,須大聲呼救。未熟練救生技術者,不要妄自赴救。
不一樣的水域:不一樣的危險
戶外水域有:魚池、河川、溪流、湖泊等淡水水域及海洋之海水水域。各種水域之水性狀況皆有不同,諸多水域潛藏危險。國人意外溺水事故多發生在海邊及溪流,主要是因為海邊夏天有颱風,海岸十公尺內會出現海浪、海嘯;內陸河溪則因山高水急,河溪流速湍急,河底坡度大,經常出現暗流漩渦。如果遊客不諳水底狀況,貿然下水或無視偌大水域隱藏的種種危險,恣意弄潮戲水,很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。
救溺之前:須三思而後行
考慮安全第一;
停下來,三思而後行;
評估現場環境;
個人安全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為上;
在個人沒有危險才作出救援;切記最好的救人方法是器材救生。
叫喚『緊急救援服務機構』119。
基本救生:最安全的救生
當有意外發生時,自身或他人處於危險情況,須知道如何應用最安全及可行的方法去補救。
小學生不應教授需下水游泳的救溺方法,因會引起他們自身的危險甚至致命的後果。
救人最好的方法是不要下水,而應用器材去救生。